(三)税务“不查账”,如何核定税收呢

1. 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第八条规定,应税所得率按下表规定的幅度标准确定:

(注:原文提及“图片”,此处保留原文表述)

2. 个人独资企业

行 业 应税所得率(%)
农、林、牧、渔业 3~10
制造业 5~15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4~15
交通运输业 7~15
建筑业 8~20
饮食业 8~25
娱乐业 15~30
其他行业 10~30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第九条规定,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应按下表规定的标准执行:

(注:原文提及“图片”,此处保留原文表述)

企业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3. 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6号)第七条规定,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定期定额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1. 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2. 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3. 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4. 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5. 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6. 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7. 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税务机关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核定定额,增强核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四)总结分析

通过对以上不同企业类型的税收管理分析,当企业出现以上情形时,税务就会核定征收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当然,一般情况下,税务部门还是会要求企业实行查账征收。

第四节 企业“注销环节”涉税风险与节税技巧

一、企业纳税不规范,想“注销”了,为什么那么难

随着金三上线、国地税合并、社保入税,国家在不断地营造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涉税不规范的企业,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逃避风险,最好的办法无外乎规范企业纳税或注销企业。嘉诚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公司前期经营不太规范,近期公司领导想把公司注销了,重新注册新公司,从头开始规范经营。

那么,哪些企业注销比较容易?哪些企业注销比较难呢?

(一)政策依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办理企业税务注销程序的通知》(税总发〔2018〕149号)的相关规定,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1. 实行清税证明免办服务

对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简易注销的纳税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到税务机关办理清税证明,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 未办理过涉税事宜。
  • 办理过涉税事宜,但未领用发票,无欠税(滞纳金)及罚款。

2. 优化税务注销即办服务

对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一般注销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在为其办理税务注销时,进一步落实限时办结规定。对未处于税务检查状态、无欠税(滞纳金)及罚款、已缴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控专用设备,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优化即时办结服务,采取“承诺制”容缺办理,即纳税人在办理税务注销时,若资料不齐,可在其做出承诺后,税务机关即时出具清税文书。

  • 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和B级的纳税人。
  • 控股母公司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的M级纳税人。
  • 省级人民政府引进人才或经省级以上行业协会等机构认定的行业领军人才等创办的企业。
  • 未纳入纳税信用级别评价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
  • 未达到增值税纳税起征点的纳税人。

纳税人应按承诺的时限补齐资料并办结相关事项。若未履行承诺,税务机关将对其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纳入纳税信用D级管理。

(二)政策解析

通过对以上政策的分析可知,如果企业处在以上业务范围之内,想要办理企业注销就非常容易。

如果企业存在一些未结的涉税事项,想要办理企业注销就非常困难了,只有处理完这些未结事项后,才能办理注销业务。

例如:

  1. 有欠缴未结清的税款,需要结清税款后,才能办理注销手续。
  2. 所领购的发票,尚未进行缴销,需要缴销发票后,才能办理注销手续。
  3. 金税盘尚未办理注销,需要注销金税盘后,才能办理注销手续。
  4. 企业被纳入“非正常户”,需要先补充纳税申报、补缴税款并缴纳相应的滞纳金和罚款,解除非正常状态后,才能按照正常程序提交注销申请。当然,目前部分地域不需要补充申报,进一步简化了注销手续。
  5. 企业存在大量的“应付款项”,税法对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需要确认为“其他收入”。确认收入后,如果有利润,需要缴纳税款后才能办理注销手续。
  6. 企业账面上有体现“固定资产”“库存商品”“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需要对相关资产进行清算处理,确认资产清理损益,如果清理后有利润,需要缴纳税款后才能办理注销手续。
  7. 企业账面上体现有“自然人股东借款”,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需要缴纳税款后才能办理注销手续。
  8. 企业有“未分配利润”尚未进行分配,如果企业有自然人股东,对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时,需要缴纳20%的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需要缴纳税款后才能办理注销手续。
  9. …………

二、企业欠股东借款,确实无力支付,注销时,如何不征税

创业者创办企业,都希望能够实现盈利,获得更多的回报,但现实有时候很残酷,资金的投入也非常的大,在注册资本不能满足经营需要的时候,股东还会借款给公司使用。

一旦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企业向股东的借款也就无力归还,那么,企业欠股东借款,确实无力支付,在企业注销时,对税收有何影响呢?

案例11:企业欠股东借款,无法偿还,如何注销

(一)案例背景

嘉诚公司是从事商品贸易的,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资金需求由个人股东私人借支给企业,截至2018年12月嘉诚公司共向股东个人借支1000万元,无力归还。由于公司经营困难,公司领导决定将嘉诚公司关闭注销,可是在注销时,公司账面存在确实无法支付的“其他应付款”,导致存在未结的涉税事项,无法马上注销。

(二)政策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九)项所称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三)节税解析

通过对以上政策的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企业向股东个人的借款,在公司注销时仍然无法偿还,则属于“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如果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则有可能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如何处理才有可能避免纳税呢?

嘉诚公司的股东可以通过追加注册资本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

  1. 追加注册资本(单位: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实收资本 1000
  2. 归还股东借款(单位:万元)。
    借:其他应付款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这样一来,公司对于企业向股东个人的借款,在公司注销时“仍然无法偿还”的现象就不存在了。而且银行存款也仅仅只是过了一下账而已,并没有增加公司资金的流出。通俗一点理解,也就是债转股。

三、公司成立后,股东抽逃注册资本,如何才能正常注销

在公司实行“实缴”登记制下,办理注册登记时需要进行验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验完资后,将部分资金以股东借支的形式抽逃走。

那么,公司成立后,股东抽逃注册资本,当企业注销时,对税收缴纳有何影响呢?

案例12:企业欠股东借款,无法偿还,如何注销

(一)案例背景

丰达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在公司办理完注册登记后,公司股东将注册资本500万元抽逃走了,企业财务将公司抽逃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中,截至2018年12月公司股东并未归还借款500万元。

由于公司经营困难,公司领导决定将丰达公司关闭注销,可是在注销时,公司账面存在公司股东的借款500万元,导致存在未结的涉税事项,无法马上注销。

(二)政策依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第二条规定:

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节税解析

通过对以上政策的分析可知,如果企业在注销时,股东向企业的“借款”仍然没有归还,则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那么,如何才能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呢?

丰达公司可以通过减少注册资本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

  1. 股东归还借款(单位: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其他应收款 500
  2. 减少注册资本(单位:万元)。
    借:实收资本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这样一来,公司原本600万元的注册资本就变成了100万元,也就不存在抽逃资金的概念了,这样调节也并没有增加公司的资金流出,无非是过了一下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