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舞弊:11种表现、化解(收藏)

工程结算舞弊:11种表现、化解(收藏)#

原创 吴永 严祥 吴倩倩



吴永 严祥 吴倩倩等 / 文; / 整编

结算舞弊应对#

工程结算中舞弊的手段,谓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多算费用。若不能及时纠正,必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一、常见的舞弊手段#

下表为常见的舞弊手段以及主要表现特征:

舞弊手段 主要表现特征
1 利用依据做文章 抓住合同、招标文件或其他相规定的矛盾和表达不清之处做文章,扩大矛盾外延,突出调增成本之处。
2 肢解定额子目 将定额某一子目所综合的容分解为两项或三项,然后再以这两三项分别套定额以达到结算成本增加的目的。
3 拆分合同承包范围 对合同中利润少或不便于施工且相对独立的部分以种理由进行甩项,或另外分包给其他单位让建设直接与分包结算,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4 材以次充好 用质量和价格相对较差的材充当优质高价好材;用产地较远或市场上较少的或新上市的材替代某正规材,最终达到低价买进高价结算的目的。
5 伪造工程 对技术联系单、签证单、施工日志、隐蔽记录等进行篡改伪造后提供给建设进入程序。
6 隐匿证据材 将相对连续的或证明力较强的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证据材隐匿不提交或只提交一部分进入程序,以此混淆和扰乱工作,抱着投机的心理以达到高估冒算的目的。
7 签证不规范 签字不全,签证容、时间与其他记录不符,签证人权限不符;牵强附会理由不充分;巧立名目签证;虚假签证等以补偿其他无费用。
8 重复价 在固定价中已包含了的费用却在零星用工或其他签证中又重复入;或是同一标段的某工序在工作界面划分时不清晰,重复套定额。
9 签证单只增不减 一个工序替代另一个工序后,只是增加了签证而不扣除原来商标书中的定额子目。
10 签证单故意不全 将技术联系单替代签证单进入程序,抱着投机心理准备在时软磨硬泡要费用。
11 串通虚假签证 甲乙双串通,多工程量或费用,甚至未施的也办理签证。

二、常用化解#

(一)对比分析#

工程发生变更时,很多情况下也遵循有增必有减的则,而不总是只增不减。基础回填改用砂砾石(增加),就意味着原设灰土的消(减少)。采用对比分析的以发现和纠正联系单只增不减、一边倒的倾向。某房屋建筑工程联系单增加了大面积的天棚装修、墙装修以及水磨石地坪等工程量,却没有任何对应的项目工程量减少。人员经过对比分析,很快就掌握了设有要求而际并未施的情况。需要意的是,有时候联系单虽有增也有减,但只减小的不减大的、或只减明的不减暗的,减而不全的情况更具有欺骗性。

(二)逻辑判断#

工作中也有对逻辑系的运用。按时间顺序对某一事件相做完整的收集,看似松散的会体现出一个有序的排列,再按因果逻辑系进行分析,看一些联事件的因果逻辑系是否对应,因果系不对应的,必是虚假的。如某管线工程挖管沟39.5千米,签证增加5.5千米淤质土管沟开挖及2.8千米石段管沟开挖,结算时共入管沟47.8千米。经查管线的设长度和竣工验收长度均为39.5千米,最终认定造假和虚假签证,核减8.3千米的管沟挖埋成本。

(三)逆向推理#

首先应意所的是否具有这些特征:是不是复印件,笔迹或着色有无明显差别或拼贴痕迹。发现上述特征后,再采用逆证反向推算联数据的矛盾,就以认定遭恶意篡改。

如某工程基础验槽记录(复印件)有开挖深度、宽度的数据存在明显私改痕迹,根据这些数据结合土壤别和放坡系数等系进行推算,无与设基础尺寸匹配,认定该验槽记录存在造假嫌疑。经调阅备的原始,证造假。

(四)整体把#

由于工程项目规大、专业多、周期长,因此工作必然很繁琐,“规大”要求工作是团队协作,“专业多”要求工作以专业分工,“周期长”要求工作要有相对固定的人员。此情况下,如果对一个项目的工作没有整体的、全面的把,那么必然会出现种漏洞,直接造成建设成本增加,损害企业利益,同时对于人员来说也无形中承担了风险,也影响了行业的权威,践证明由专人整体把就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价和多头结算。整体把就是委派一个主人员来全面负责工作,按专业和施工合同容划分工作界面,进行分工,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负责。的整体把要求主人员知识面广,涵盖土建、装饰、安装、弱电和其他配套专业以及合同等相知识,做好横向和纵向把,提高效能。横向把到建设项目的个专业,以杜绝因专业配合不当造成的重复算;纵向把到建设项目的个施工阶段,以杜绝因标段划分不清造成的重复算。

(五)联分析#

按照施工过程的连续性收集事件联性,按时间顺序组织,还原施工过程,特别是对工程成本影响较大的事项,找出其中有疑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找出高估冒算证据。如某仓库围墙工程结算中,人员发现竣工图中有约100米围墙基础的放角过大,监理技术联系单中建议调整放角,这引起了人员的意,通过整理图纸、施工交底记录、材进货单、施工日记、工程会记录、隐蔽记录等将事件过程还原,进行联性分析,揭露了竣工图造假的舞弊行为,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本文由受权摘选自行业最新力作 《地产风控管理》

- END - \\ 往下看,干货满满

** ——顺手点赞·在看·收藏·分享,万事皆顺—— **

●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不代表立场。部分图文源于络,已标作者信息,部分无查明联系作者及首发来源,旨在促进行业交流共进仅作互助学习之用,如不便分享,请联系删除。 ● 转载原创文章,亦请明:本文转载自:(ID:neishenwang),并标识作者信息。 | |- 投稿:neishenwang@163.com ** » ** ** 最新!/控培训课程 (线下/线上) **

预览时标签不点

阅读原文




__